快捷搜索:  

“冻眠”帮荔枝“逆天改命”

"“冻眠”帮荔枝“逆天改命”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,逻辑清晰,让人看了很舒服。 "
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版权所有

祖国经济(Economy)网新媒体矩阵

网站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 (京ICP040090)


5月8日,“广东300吨冻眠10个月荔枝解冻上市”话题冲上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热搜第一,“冻眠荔枝”一时引发网友热议。(5月9日光明网)

这项超低温冻眠锁鲜技术之所以引来热议,恐怕很大程度上与“天时”有关。荔枝原本在每年5月份迎来集中上市季,如今不期遭遇了“骨感”的现实。去年冬季,低温天气不足,冷空气间歇期过长。今年(This Year)春夏之交,广东暴雨频频来袭。特别在4月,广东平均降雨量是历史(History)同期的2.8倍多。这些气候因素都影响了荔枝的成花率与挂果率。央视新闻(CCTV News)(News)报道,基于成花情况预测,今年(This Year)全国荔枝总产量将比去年减产45.94%。其中,受去年暖冬和今春以来雨水偏多影响,截至今年(This Year)4月底,广东荔枝预计会比去年减产一半以上。碰上这样的“小年”,“荔枝自由”的话题自然(Nature)备受关注。

以往,每逢“荔枝大年”,“果多必贱、果贱伤农”几成定律。遭遇“小年”,荔枝就会减产失收、涨声一片。难道荔枝真的没机会“逆天改命”吗?关键就卡在精准对接市场和研发保鲜技术的环节上。近年来,广东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应对市场变化的“打法”,逐步达成以大数据精准控制上市节奏、精准对接销售市场。听大数据的,跟大市场走,广东荔枝的“底气”越来越足。

然而,荔枝保鲜之难,像是早就刻在了它的基因里。汉代司马相如在《上林赋》中称荔枝为“离支”,取的就是离开植株不能长存之意。唐代的白居易更写道,“若离本枝,一日而色变,二日而香变,三日而味变,四五日外,色香味尽去矣”。现在,荔枝液氮冷鲜技术历经5年科研攻关,成功(Success)从实验室走向田野,势必会助力荔枝产业有效克服“大小年”供需失衡的问题。新技术将起到“时间换空间”的效果,一改产业发展依赖鲜果的局面,让广东荔枝的销售半径远一些、再远一些。

“冻眠荔枝”让人再次看到了科技(Technology)兴农的美好前景。相比以往,我国荔枝品种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善,但由于早熟、晚熟品种依然较少,荔枝集中上市期不过一两个月。所以,相比其他水果品类,一旦遭遇“大小年”波动,“荔枝自由”更是一种奢望。新技术的应用则不仅能起到“调丰补枯”的作用,有助于破解荔枝产期集中的问题,而且有望为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为产业链的价值提升和产业升级创造新的机遇。延伸产业链条,推进产业链融通发展,拓宽强村兴业“致富链”,让“果盘子”更丰富多彩——毫无疑问,科技(Technology)兴农不仅能大大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,而且能有力推动农民(Farmer)增收、企业增效、集体增富,为农村振兴带来更大想象空间。

科技(Technology)兴农,冻眠荔枝,产业链,荔枝自由,荔枝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399) 踩(27) 阅读数(2251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